与大分享快乐!/19/0313-/07/15-/21/0125-/22/0514-/25/0320

180314-stephen去世纪念日!

选择语言:
  • 1
  • 2
  • 3
  • 4
  • 5
联系我们
  • 地  址:合肥市瑶海区板桥北苑小区A区3栋
    电  话:18755164844
    传  真:18256524614
    邮箱:3300833036@qq.com
我的文档20190227
2019-2-27
来源:未知
点击数: 9362          作者:未知
  • 返回特级,一级

    毛泽东 蒋介石00人民 孙中山0011 袁世凯 黑  道 其  他
    秘书123456

    秘书123456

    秘书123456
    秘书123456
    秘书123456
    秘书123456
    李银桥 杨荣泰 汪精卫 冯国璋 王亚焦 杨  度
    陈伯达 陈布雷 廖仲恺 段祺瑞 黄金荣 溥  仪
    康生 陈其美 黄  兴 黎元洪 杜月笙 李登辉
    张国焘 戴季陶 蔡  锷 张宗昌 张啸林 鲍罗廷
    王明 张静江 薛  岳 冯玉祥 欧阳美图 李大钊
    陈独秀 陈  诚 张发奎 张作霖
    马克思
    瞿秋白 张  群 叶  挺 曹   锟
    恩格斯
    李立三 李宗仁 胡汉民

    列宁

    戴  笠 朱执信

    郭台铭

    陈立夫


    韩国俞

    陈果夫


    陈桂清
    朱  德



    王鸿薇
    林  彪



    凤馨向龙
    彭德怀




    刘伯承




    贺  龙




    叶剑英




    聂荣臻




    陈  毅




    徐向前




    罗荣桓














































    二级,三级20190417今天开通家庭亲情网短码集群511-96538,512-14484、513-4614,514-64844等80年止、共19位

    黄埔军校

    埔名将 黄埔 埔校长 国宝档案010203 大“真”探0102 地理中国0102 戴   旭






    白鹿原 徐光裕






    罗振宇123 宋晓军






    江岷 司马南







    马未都







    梁宏达







    陈贵清







    邱镇海







    傅前哨







    吴大辉







    马鼎盛







    王鸿微

















































































































































    孙中山     2   3   4      6    7      8 百度   入口     返回  UFO中文网
























































    剪灯夜话   000   360个人图书馆  TXT之梦 孙中山列宁都是19241925去世

    返回



    《国殇》作者:张洪涛49万字

    声明:本书由请看小说网(www.qinkan.net)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前言

    60多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变的枪炮声拉开了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序幕。6年后的卢沟桥畔,日本侵略军又把这场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浩劫的灾难推向全面。8年的漫漫长夜、遥遥征程,古老的华夏大地颤栗于隆隆的枪炮声中、燃烧于侵略军的“太阳”旗下。鲜血和泪水、不屈和抗争,展示着一个古老民族决不低头的个性,描绘出中国抗日御侮历史的雄壮画卷。

    “九·一八”至武汉会战结束,是日军在中国大地上最为疯狂的战略进攻阶段,也是中国奋起抵抗、承受着最大压力的战略防御阶段,在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承担正面战场作战的国民党军,尤其是那当中下层爱国官兵,浴血奋战在抗日疆场上,用自己的血肉、血汗、血泪,抒写着一曲慷慨雄浑的悲歌。

    救民众于水火,挽民族于危难。在强敌压境、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我爱国壮士挺身而出,为国家争国格、为民族争生存,奋战沙场直至壮烈牺牲。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国民党正面战场与解放区敌后战场相互支援、相互配合的情景,无不体现着一个民族威武不屈、同仇敌忾的民族传统,显示着中华儿女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毛泽东在总结抗战时曾客观地评价道:“从19377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聂荣臻元帅为一本书作序时也曾指出:“许多为民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士的精神,与在抗战期间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壮烈牺牲的无数共产党员、我军将士和人民群众一样,仍然令人崇敬不已。”

    历史昭示不该忘记:国共合作是众望所归,合则国兴,分则贻害。

    历史这部人类的传记,并不因岁月的流逝而为人们所遗忘,更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中国不会忘记,世界更该记住:中国是第一个投身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中国自始至终抵御着强敌,甚至在绥靖逆流甚嚣尘上时也没投降,中国是抵抗时间最长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尽了力,中国抗战当之无愧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魂常驻,精神永生。15个月鲜血飞溅的战略抵抗,近百万中国将士血染沙场,含笑九泉。中国的大地是红的,天空是红的,江水是红的,太多的血水写就的故事,难免悲壮。

    这是一幅饱蘸热血写就的瑰丽斑斓、雄浑悲壮的历史面卷。


    内容提要


    一头通体创伤的睡狮,在被啃啮欺凌了6年之后,终于一声怒吼,蓦然惊醒。

    15个月战略防御大血战,中国军队以血、以肉阻挡着强大的日本侵略军。

    是战,是和?政治家、军事家频频亮相,纵横捭阖。

    淞沪、忻口、徐州、武汉,几场大会战交织搏杀,空前惨烈。

    中国军人战死沙场,笑卧九泉。血色的天空,血色的大地,血色的江水,敛住了日军“太阳”的血光。

    国民党高级将领齐登场,孰优孰劣战场上见。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王铭章……鲜血浸透将军服,成功成仁;韩复榘、香翰屏、李服膺……,数十名高级将领倒在法场上,落得骂名千载。

    一曲悲歌、一曲壮歌,读来让人感叹万千、荡气回肠。


    *第一章暗夜沉沉


    痛苦之余,赵镇藩又时常陷入深深的思索中。为什么日本能如此张狂?泱泱中华大国为何在弹丸小国日本面前畏畏缩缩?为什么几千年来处处向中国学习的小日本,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却使中国成了手下败将。日本是着了什么魔,能如此之快地跑到前头去。眼下日本军队不过几十万,可中国有几百万部队,为什么日本人能把枪口指向外面,而中国人却总是在内战中你死我活地挣扎。


    柳条湖,日本人动手了


    公元1931918日夜,一轮弯月高挂清澈的夜空,点点疏星无力地眨着眼睛,俯视看广袤的东北大地。白山、黑水、一望无际的高梁地,像往常一样,静静地躺在东北大平原的怀抱中,似乎根本没有觉察到身边将要发生的事情。

    奉天(今沈阳)城外七八里处的东北军兵营——北大营,此时已被浓浓的夜幕所笼罩。蛙虫的低鸣声催得北大营中7旅万余名官兵渐渐进入了梦乡,只有零星的几个哨兵,抱着枪站在四门的哨卡上,疲倦地抵御着困意的袭扰。然而此刻,几百双充满敌意的眼睛,从四面八方紧紧地盯在了这些沉沉入睡的官兵身上。这眼光,闪现着恶虎跳跃扑击前的焦灼、紧张、兴奋和贪婪。

    北大营西南侧七八百米处的柳条湖村附近,八九个人影在夜暗中晃动着,其中有人叽哩咕噜地用日本话说道:

    “河本长官,怎么就这么点儿炸药?多放些保证能让这段铁路飞上天。”

    “闭嘴,笨蛋,你懂什么?!”

    数月前刚调任柳条湖分遣队长的河本末守中尉低低地呵斥了一声。这位关东军中精通爆破技术的年轻中尉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些守备队的军士,“一群从不知动脑的笨蛋。”河本心里嘀咕着,懒得再搭理身边的这些人,只管自顾自地忙着把一包包骑兵用的、精巧的小黄炸药包,塞进两节路轨接头处。他确信,经他亲手测算的这些炸药足以使这段铁路路轨断开,枕木飞离。此刻,使他有些担心的倒是,即将开来的火车千万不能因这段路轨的炸断而发生颠覆。他心里清楚,这铁路可是大日本帝国在满州的重要交通线,一旦发生火车倾覆,将会给以后的行动带来许多麻烦。为此,他的顶头上司今田大尉不止一次向他交待过,而他也认为这是他显示爆破技术的一次良机。

    “一定要干好啊!”一声轻吟从河本心底涌出。他颤着手点燃了导火索,几条黑影迅速闪向了路边。

    “轰!”一声巨响,火光飞舞着划破了黑沉沉的旷野,炸断的路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而去。此时,时针指向918日夜间1020分。几分钟后,一列由长春开往奉天的火车在断口处颠了几颠,左右一阵摇晃,却奇迹般地冲了过去。

    精明的河本轻松地吁了一口长气,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细小的眼睛更紧地眯在了一起。

    “撤,快撤!混蛋,往哪儿跑?!向北,回分队!”

    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几乎与此同时,这一消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传遍了正在参加夜间“演习”的日军。倾刻间,这些满脑子大日本皇军崇高无尚的狂燥的日本兵士陷入一股疯狂的复仇气氛中。本来,“万宝山事件”和“中村大尉被‘侮杀’”的事儿已令这些满是帝国优越感的士兵们眼红脑热、躁动不宁。眼下的消息,不啻将一把熊熊烈火投入堆堆枯柴之中,立时引来一阵狂躁、喧嚣。

    “不能让支那人如此猖狂!”

    “大日本皇军可杀不可辱!”

    “打进奉天城!荡平北大营!”

    “摧垮支那军队!”

    奉天城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的一间作战室内,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此刻内心极度紧张。这位日后闻名中国和太平洋战场的日本军国主义鹰犬,对此次行动的成败毫无把握。板垣,虽说已从军30多年,经历过日本士官学校、陆军大学的严格培养,更接受过日俄战争炮火连天的实战考验,但像今天这样处在一个最高指挥官的位置上,来策划一场可能震惊世界的行动,他不能不感到有些底气不足。更何况这次行动完全是一种“下克上”式的先斩后奏,而中国军队又处在绝对优势的地位,一旦起来还击,那可如何收场。他实际上是在冒一场胜算很小的大险。一股难以驱散的阴影笼罩在板垣的心头。但他做为一名军人,一个受过日本武士道精神熏陶的中年官佐,有着自己仕途上的追求和使日本帝国实现“八一宇”,布威于天下的使命感。想到自己多年来苦心追求的“满蒙战略”,想到日本军魂可能将由自己来进一步光大,心中竟涌起一股“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豪迈之感。

    “人生之途,当全力以赴”,他又想起了自己的这则座右铭。

    “嘀呤呤……”,桌上的电话猝然响起,把一屋人的目光都引了过去。

    板垣急步走到桌边,接过电话,一个急促而兴奋的声音使他的精神为之一振,“大佐阁下,柳条湖计划已顺利完成。各部队状态良好,等待您的命令。”

    出师顺利,好兆头啊!一阵喜悦的冲动从板垣心头泛起。放下电话,他转向众人,表情又恢复了往日的凝重,但声音中却有种掩饰不住的激动;“各位,一切顺利,按计划行动吧!”

    一道道攻击令随着电波的飞荡,传向沈阳四周的日军中:

    关东军独立守备第2大队即刻攻击北大营。

    5大队从北面攻击北大营。

    步兵第29联队攻占奉天城。

    “轰,轰!”两门280毫米的巨型榴炮在惊天动地的巨响声中,将炮弹送向北大营。北大营立刻震颤不已,火光冲天。几百名红了眼的日本兵弹上膛、枪上刺,像开了闸的洪水,呼啸着冲向北大营。

    隆隆的枪炮声划破了北大营,划破了奉天城宁静的夜空。

    张学良下令东北军不得抵抗(1)

    北大营中,东北军第7旅参谋长赵镇藩此刻正心绪不宁地在

    屋里来回踱着。几个月来,一种不祥之感总是絮绕在他心头,连

    续发生的两件事更加深了他的这种感觉。“万宝山事件”,日本人

    明明占了便宜还纠缠不休,时不时就在各种场合提一提。好像中

    国人在仗势欺人。更甚的是,一个中村震太郎大尉竟擅闯我东北

    军屯垦区刺探军情,人证、物证俱在,谁是谁非一目了然,即使

    中村死了,按理日本人也说不出什么。谁知日本人却抓住此事大

    作文章,硬是在胡搅蛮缠,强辞夺理,以至东北军将团长关玉衡

    澈职查办也不能平息事态。赵镇藩当时心里就有种感觉:日本人

    纯粹是在找碴!

    赵镇藩深深体会到国弱民贱这句话的沉重。

    “万宝山事件”中死的中国人又何止一个,到头来还不是中国

    人睁着眼吃哑巴亏。这使他心里总有种压抑、愤懑之感。他虽算

    不上东北军老人,可他好歹也随东北军关里关外、四方征战数年

    了,早已养成了那种无羁无绊、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慨。可每每碰

    到与日本人打交道,就总有种被一条无形绳索紧紧缚绕之感。唉!

    在中国的土地上竟找不到替中国人说理的地方,这不能不使他感

    到莫大的悲哀和羞愤。同时也使他认识到,在这战乱频仍的动荡

    之秋,力量就是真理,“拳头硬的是好汉”,否则,弹丸小国日本

    的军人,怎能跑到泱泱大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历史悠久的古国

    臣民何至于在自己的土地上遭受东邻倭人的欺凌!但他的这种顿

    悟非但没让他有轻松之感,倒使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

    军人,军人就是要守土保国,为民分忧。可如今我算个什么

    军人啊!吃着东北父老的血汗俸粮,却眼看着他们遭受日本人欺

    侮,吞咽自己痛苦的泪水,这还算个军人,还算个堂堂七尺的男

    子汉吗?!这种感觉像一只巨鼠,啃啮着他那颗痛苦的心。

    痛苦之余,赵镇藩又时常陷入深深的思索中。为什么日本人

    能如此张狂?泱泱中华大国为何在弹丸小国日本面前畏畏缩缩?为

    什么几千年来处处向中国学习的小日本,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

    却使中国成了手下败将。

    日本是着了什么魔,能如此之快地跑到前头去。眼下日本军

    队不过几十万,可中国有几百万部队,为什么日本人能把枪口指

    向外面,而中国人却总是在内战中你死我活地挣扎。

    眼下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实际上不足万人,可我20余万东

    北军却受“不得抵抗”命令之束缚,这究竟是为什么?他越想越

    感到茫然,而茫然又更加重了他的痛苦。

    想当初张少帅决定改旗易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赵镇藩是打

    心眼里拥护的。归顺中央,全国抗敌。我东北有了全国作后盾,还

    怕日本人再来染指?!可他怎么也想不到,归顺,到头来却归来个

    “不得抵抗”,那还有什么归顺之理,这道命令使他在愤懑中备感

    压抑,更令他焦急。眼下日本人战刀磨得雪亮,可我们都在干什

    么?

    近两个月来,日本人从东北军眼皮底下频频向奉天调入军火,

    一车车用蓬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从奉天南站卸下,运进日本

    兵营。而且白天、黑夜不停进行攻击演习,矛头直指奉天城和北

    大营,使奉天四围充满剑拔弩张、大战在即的火药昧。赵镇藩心

    里很清楚,这决不是日本人在向东北军示什么威。日本人早已认

    为他们够威风的了。那么日本人究竟想干什么?

    这么细细地一想,他那颗空落落的心就更不踏实了。随之而

    来的焦灼忧虑之情常使他彻夜难眠。

    8月,7旅上校以上军官和情报人员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研

    究当前的局势和可能对策。一天会议下来,结果令人堪忧:奉天

    事变必定发生。为此,旅长王以哲带上材料,亲赴北平,向东北

    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请授应对之策。

    王以哲心急火燎,一下火车就直奔少帅养病之处,协和医院

    一间宽畅奢华的地下室。

    张学良一语不发,静静地听着,又像是在思考着,“……少帅,

    综合来看,奉天事变指日可发。现在关外兵力空虚,关内各军却

    拥兵自重。一旦事变发生,日本由朝鲜、日本海运兵力,恐我东

    北军各部难以抵抗,甚至有兵败之虞。果真如此,那我们岂不有

    负国家、有负东北父老?所以请少帅考虑,是否可由关内调回一

    部分部队,以解燃眉之急。

    沉吟良久,病容满面的张学良才开口道:

    “以目前时局看,日本人尚不敢如此。现在中央的意思是力避

    冲突,调兵恐怕不妥。还是那句话,万事不得抵抗,避免和日军

    张学良下令东北军不得抵抗(2)

    发生冲突。

    一瓢冷水把王以哲浇个透心凉。他原以为千里之外跑来陈情,

    少帅起码能给个灵活的应对之策。谁知少帅不但不发一兵一卒,扔

    给他的还是那避之唯恐不及的紧箍咒。一阵绝望、怨艾从心头升

    起。

    王以哲弄不明白,自进驻北平后,少帅怎么像是变了个人。东

    北基业可是大帅几十年风风雨雨创下的啊!难道你少帅愿意看着

    它沦入日本人之手?更何况你少帅当初归服南京国民政府,不就

    为抵抗日本人插手东北事务吗?而且大帅死于日本人之手,东北

    人谁个不知,哪个不晓。

    王以哲虽不能说草莽出身,但毕竟身在关外,尚不能真正了

    解中国的军事与政治那种互相缠绕、互相挚肘、难分难解的复杂

    关系,也不可能了解到,攻于心计的蒋介石为迫使张学良俯首听

    命而采取的种种政治权谋和外交手腕,自然也就难以真正理解张

    学良当时的苦境。

    张学良似乎看穿了王以哲的心事,轻轻地叹了口气,解释道:

    “既然我东北已归顺南京,我又身为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学良就得听老蒋的。我虽为一人之下,可这一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该清楚,迈过他能行吗?眼下我已派人把情况报告给了总司令,

    老蒋指示暂不抵抗,准备好了再干,一切先从外交解决。

    其实张学良当时对蒋的俯首听命是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的。5

    年后他能在西安发动兵谏,难道眼下就不能迈过蒋介石,给东北

    军一个灵活应对的权限?更何况他当初归服南京,主要是为了对

    付日本人,并不愿把东三省的实际权力真正交还中央。而且就他

    本人性格而言,如果不是什么力量打动他的心,他是决不会拿东

    北,拿东北军,也拿自己的政治生命这么大的赌注来冒这么一场

    风险的。

    那么究竟是一股什么力量促使他最后采取“不抵抗”政策的

    呢?首先是他对时局判断的错误。当时的少帅年轻气盛,如日当

    空,正处在事业的顶峰,这虽对他巩固自己的东北大权起了重要

    作用,但也掩饰了他的一个极大弱点,即对外交、政治上的复杂、

    艰险缺乏清醒的认识,很多观点显得稚嫩。尤其当他看到日本国

    内的政局出现动荡,而关东军兵力又显得单薄时,总是一厢情愿

    地拿日本与中国的情形作比较,因而也更轻信日本人还不至于在

    整个东北大动刀兵,实行全面的武装占领。此时尽管已有人向他

    指出,日军有可能以占领奉天为开端,逐步实现对东北的占领,但

    他已完全听不进去了。其次,他感受到了蒋介石这颗巨树的荫庇。

    想当初东北易帜,南京在道义上和舆论上都大力支持了他。再加

    上他的果敢专断,及时处决了历来不把他小六子放在眼里、图谋

    倒戈的杨宇霆和常荫槐,终使一度飘摇动荡的东三省稳稳地掌握

    在了他的手中。对这些,蒋没有一句责难之辞,仍旧一如既往支

    持着他。到了蒋、阎、冯中原大战,他慧眼观时局,巧辨利弊,在

    三方打得精疲力竭时,及时进兵关内,把东北军的砝码重重地压

    在了蒋介石的一边,不出2个月,中原大战以蒋的最后胜利而告

    终。正是由于他的入关,帮助蒋介石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使

    蒋介石对这位刚入而立之年的少帅除了敬重、感激外,甚至有再

    生父母之感。于是南京政府的高官任命、赞誉褒奖、特邀赴京等

    等荣誉都接踵而至。并在北平设立军事委员会分会,委任他为代

    理委员长。这样,东北军的实力范围就不再囿于白山黑水之间,而

    是囊括了河北、热河、察哈尔及北平、天津六省、两市,使他独

    霸北方这半壁河山,成了名符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国

    风云人物。年轻气盛的张学良真可谓春风得意、前程似锦,他实

    实在在地感到自己当初改旗易帜,投靠蒋介石这步棋走得太对了。

    此外,蒋在官场上所施展的各种手腕,也使他对自己当初的易帜

    决定深信不疑。

    193011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三届四中全会。张学良尽

    管连中央委员都不是,但凭他挥兵入关,助蒋胜阎、冯,平叛石

    友三,实现了蒋介石统一中国的多年夙愿这一丰功伟绩,蒋介石

    竟派出专列,特邀他进京赴会。

    沿津浦线南下,而立之年的少帅不但被秀美的中华大地所吸

    引,更使他难以忘怀的,是蒋总司令对他此行的重视和厚待。蒋

    除派国民政府要员张群等人亲往济南车站迎接外,铁路沿线各站,

    都有地方政府官员主持欢迎的场面,大标语“欢迎拥护中央、巩

    固统一的张学良将军”、“欢迎维护和平、效忠党国的张副司令”赫

    张学良下令东北军不得抵抗(3)

    然在目,令张学良激动不已。而这仅仅是个序幕。车到南京,张

    学良更陷入了赞美、恭维、令人倾慕的欢乐海洋中,这是他始料

    未及的。

    那天车到下关,蒋介石早已派来了专车迎候在那里。张学良

    在十几辆小车的簇拥下驰上了通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院的道路。

    一路上警车开道,众车相随,好不威风。沿途彩旗招展,人





相关文章
热门评论
  • 游客 发表于:2019/3/6 16:35:05

    黄埔军人-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电影网  http://www.1905.com/vod/play/1045200.shtml?fr=vodplay_xbyx_f01

  • 游客 发表于:2019/3/6 16:35:30

    重庆谈判-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电影网  http://www.1905.com/vod/play/85535.shtml?fr=vodplay_jytj_f01


  • 游客 发表于:2019/3/6 16:35:56

    激战-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电影网  http://www.1905.com/vod/play/692501.shtml

  • 游客 发表于:2019/3/12 14:43:57

    今天五楼换了洗菜池,530+200+12+45昨天平平送来电脑,暂时可以用,前天朱贵钢邀约几个人打牌,方南尚平怀志共计8人,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皖ICP备11011489号,备案号跳转工信部链接:http://beian.miit.gov.cn

vvvv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13 志洪2014221-190313